受过去一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,很多普通家庭的收支平衡情况受到了较大的影响,这必然反应在家庭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的具体落地上。
当前,激励不相容、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实不够等行业痛点和顽疾依然存在,长期投资、资产配置等科学投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。财富管理行业要发挥其在居民财富积累、金融资源配置方面的核心作用,需要满足以下四条标准,同时也代表了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。
(一)以用户价值为第一出发点,与用户利益充分绑定。财富管理 “以人为本”,服务机构要做百年老店,必须为用户创造价值。然而,财富管理行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行业,从业机构很容易被短期利益所引诱,做出有损用户价值的事。比如众所周知的“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”的现象,原因之一就是销售机构以佣金为导向,诱导用户进行非必要的交易,赎旧买新,追涨杀跌,或利用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,在股市泡沫阶段全力做大销售规模。
要打破这个怪圈,一方面需要从业机构以用户价值为思考原点,抵挡住短期诱惑,基于专业判断而不是自身利益做出投资建议;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制度层面进行创新,以减轻激励不相容的问题。
(二)洞察用户需求,按需匹配合适的投资产品。用户的理财目标、风险偏好、风险承受能力千差万别,有的看重本金安全,可以接受较低的预期收益,有的更看重高收益,愿意并有能力承担一定的损失。即便是同一个用户,对不同账户的投资也具有不同的设定,譬如,平时放着应急以防万一的钱,需要能随时取出,不能接受本金亏损;而给子女十年以后上大学准备的钱,则可以承受一些短期的波动,以追求长期收益。因此,财富管理服务也应该是富有弹性和个性化的,可以根据每个用户不同的理财需求,为其匹配合适的产品。
而现实中实现精准匹配的难点在于,大部分用户并不能根据自身的理财目标、风险偏好、风险承受能力,理性地决定风险暴露水平。有的用户投资期限较长,风险承受能力不错,却倾向于选择预期收益较低的产品;有的用户对流动性要求较高,风险承受能力较差,却倾向投资一些高风险的产品。前一种情况还好,后者一旦错配,很可能会对用户的生活带来麻烦。
因此,对用户理财需求的洞察至关重要。一个合格的财富管理机构,应当有能力通过大数据及与用户的互动交流对其进行精准画像,并向其主动推荐合适的产品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要做到比“用户更了解用户”,甚至能够精准刻画用户每一笔投资的需求。
(三)帮助用户成长,持续将投教作为工作重点。财富管理服务为用户创造的价值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自身的认知、投资理念和习惯。如果用户没有树立起长期投资、价值投资的理念,即便资管机构生产出优质的底层产品,销售机构提供了靠谱的建议或投顾服务,也无法确保用户获得理想的理财结果。说到底,理财是用户、销售机构、资管机构共同进行的一项事业,只有不断地帮助用户成长,财富管理行业才能创造出最大的社会价值。
(四)坚守专业定位,为用户严选产品。截至去年底,市场公募基金数量为6084只,而沪深两地上市公司总数还不到4000只,对一般用户来说,选基难度甚至高于选股。我们在实践中发现,用户交易基金的时候,主要参考的是基金的短期业绩和排名,但据我们研究,上一年排前20%分位的基金,下一年业绩会平均分布在20%、40%、60%、80%分位,基金的短期历史业绩和未来业绩相关程度很低。而且,用户过度关注短期业绩排名的行为,会导致管理人动作变形,寻求更高的风险暴露以博取更高的短期收益,反过来又可能伤害到用户的利益。一个负责任的财富管理机构,应始终坚守专业定位,用专业的方法和态度来研究管理人的投资理念、风格、能力、一致性,严选出能稳定为用户创造长期价值的管理人。
想了解更多关于财富管理培训的相关内容,可以联系在线老师获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