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国学对于企业管理有什么好处?

课程收费:/人

课程学制:学制一年,每月集中授课2-3天

课程方式:面授

课程地点:北京大学

课程导师:北大清大名师

咨询方式:在线咨询

课程详情

国学智慧博大精深,其中的儒家思想,千百年来曾作为帝王统治臣民的辅助思想,根植于臣民内心深处。修身、齐家、治企、富天下,是儒学传承至今演变而成的大成之道。《易》乃群经之首,万法之源,《道德经》的无为而治,《史记》中的治国之术,《孙子兵法》的战略、战术,《毛泽东思想》的价值精髓,《黄帝内经》中的养生之术,将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碰撞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商以智为本,而智以人为枢,故欲成大事者,必先修国学精粹,运用国学之智慧,达到善思、善行的至高境界。


在中国国学文化中,经典的智慧名句比比皆是;这些经典智慧在很长一段时间,是中国人品质和内涵的一种代表,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这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精语。


上善若水,处下不争


上善若水,语出《老子》: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(wù),故几于道。”意思是说,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,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,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,所以是最接近道的。


大智若愚,勿恃聪明


大智若愚,中国古代成语。出自宋·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《贺欧阳少帅致仕启》:“大勇若怯,大智若愚。”解释: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,表面上看好像愚笨。同样意思的还有“大巧若拙”。


淡泊恬适,明心立志


淡泊明志,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《淮南子:主术训》。诸葛亮的《诫子书》也有引用: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“淡泊”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,《老子》就曾说“恬淡为上,胜而不美”。


滴水穿石,贵在坚持


泰山之溜穿石,单极之绠断干。水非石之钻,索非木之锯,渐靡使之然也。


厚积薄发,以柔克刚


厚积薄发源于“君子厚积而薄发”一句。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,施展作为。万物相生相克,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,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。


海纳百川,包容涵藏


海纳百川出自晋·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形器不存,方寸海纳。”李周翰注:“方寸之心,如海之纳百川也,言其包含广也。”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。


戒骄祛躁,平等待人


毛泽东在《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》中说:“戒骄戒躁,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。”这是孔子“君子泰而不骄,小人骄而不泰”的态度,同时也是老子“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”的思想。


涵养心性,静定归真


这种返璞归真的态度,是一种道教教义。道教学道修道,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修炼,使生命返复到始初的状态。他们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,是近于“道”的本性的。


心诚则灵,唯德感天


心诚则灵,关键是要做到“心”、“诚”两点。其如《礼记》中所讲的正心、诚意、格物致知一样,只要虔心诚意,就能产生灵验;只要有坚定的信念,正确的心态,愿望就会实现,这就是心诚则灵。


大道至简,淳朴自然


大道至简,是中华道家哲学。道在中国哲学中,是一个重要的概念,表示“终极真理”。此一概念,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、儒家等所重视,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。


想了解更多关于国学的相关课程,可以联系在线老师获取!

相关文章

cache
Processed in 0.011335 Second.